9月18日下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技工院校专场媒体见面会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举行。见面会聚焦技工教育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来自北京、天津、广东、浙江及贵州的五所技工院校主要领导出席。
技师学院院长陈文均受邀参加,他围绕“抓大赛、聚人才、促发展”(全过程抓大赛、全要素聚人才、全方位创品牌)三个方面分享了学院特色育人举措和突出成效,并回答记者提问。
记者:贵院坚持以技能大赛为抓手,形成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培,推动发展”的办学模式,请陈院长具体介绍一下贵院通过技能大赛推动学院实现了哪些发展?
陈文均:技师学院成立于2012年。十年来,我院在充分调研,借鉴省内外技工院校办学治校模式基础上,提出了坚持“大赛引领,推动发展”的办学思路。通过技能大赛,我院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了率先突破,重大发展。
一是办学规模实现突破。大赛屡获佳绩,大大降低了学院的招生宣传压力,大批学生主动报读我校,实现了招生计划和招生人数双提升,目前学院年招生计划已达到2300人,在校生数已突破7500人。
二是办学质量实现突破。通过技能大赛,有效促进了学院教学改革向工学一体化转变,加速了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完成一批批大赛成果转化作品,学生培养质量逐年提高,目前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位居全省技工院校前列。
三是教师培养实现突破。一大批青年教师通过技能大赛,完成了系统的学习培训,理论知识得到较大丰富,实践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多名青年教师通过技能大赛获得省部级以上技术能手,在贵州率先实现了高技能人才“绿通”引进。同时,许多老师还通过大赛“破格”申报职称,率先实现十年完成初级到正高级的跨越式发展。
四是示范品牌实现突破。技师学院在技能大赛的引领下,短短十年时间实现办学声誉整体提升,率先获得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同时还先后荣获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文明单位,贵州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贵州省直机关文明单位,贵州省安全文明校园,贵州省绿色校园等荣誉称号,成为贵州技工院校的标杆。
记者: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近年来,贵院大力培养技能人才,推动强师工程,实现了教师队伍规模和质量双增长,省部级以上高技能人才数量在全省排名前列,名师大师不断增多。请陈院长介绍一下贵院在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上的具体做法?
陈文均:技师学院成立时间晚,起步基础弱,但是发展速度快。这也得益于近年来在教师队伍特别是在技能人才工作上所做的努力。可以说,也是因为技能大赛这个平台,为学院成功打造一支“名师引领,大师示范,骨干支撑”的专兼结合教师队伍创造了有利条件。我们主要采取了“引、育、用、留”四项措施来推动技能型人才工作。
一是实施“引才工程”。依托贵州人才博览会和简化程序,大力引进参加世赛、国赛的优秀选手和省部级以上技术能手、五一劳动奖章、时代楷模等高技能人才。
二是实施“育才工程”。依托技能大赛平台,全力支持青年教师参加技能大赛,提高技能水平,帮助教师快速成长为技能精英、技术能手、教学骨干、教学名师。
三是实施“用才工程”。我院大胆使用高技能人才,把一些优秀的高技能人才选拔到干部队伍和关键岗位上来,帮助高技能人才提高管理能力,丰富工作经历,真正成为技能过硬、管理出色的“双师双能”型复合人才,兑现了高技能人才政治待遇。
四是实施“留才工程”。建立了技能人才工作激励机制,提高工作待遇,建立技能人才大师工作室,打造师带徒平台。畅通技能人才职称评审通道,优先向技能人才倾斜,让更多的高技能人才真正享受到学院实实在在的福利,增强了技能人才幸福感和获得感。
来 源:技师学院
编 辑:陈 磊、杨家云
一 审:金 文
二 审:鲁 熙
三 审:李晓艳